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,不能僅靠“一陣風”式的活動或孤立的警示教育點。新時代背景下,政府單位亟需突破傳統思維,從“單點建設”轉向“全域布局”,打造覆蓋廣泛、層次分明、有機聯動的廉潔文化展館體系,真正實現“深耕一地,教化一方”的深遠目標。
一、頂層設計:構建“全域覆蓋、分級分類”的空間網絡
全域廉潔文化展館并非指建一個“巨無霸”展廳,而是基于區域實際,科學規劃“1+N”展館矩陣:“1”即一個綜合性區級(或市級)廉潔教育中心,作為核心樞紐,承擔示范引領、資源整合、理論闡釋功能;“N”則是遍布各鎮街、部門、村社的特色分館或微型展廳,如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“清風角”、法院系統的“正義熔爐”、國企的“清廉驛站”等。通過差異化定位,形成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的教育網絡,讓廉潔理念滲透至治理末梢。
二、內容深耕:立足本土,講好“自己的故事”
“教化一方”的關鍵在于情感認同。全域展館應深度挖掘本地歷史人文中的清廉基因——如地方先賢的勤廉事跡、紅色革命中的紀律傳統、本土家風家訓等,將其轉化為鮮活的展陳內容。同時,聚焦本地區多發易發的廉政風險點,選取“身邊人、身邊事”典型案例進行剖析,增強警示的貼近性與震懾力。避免千篇一律的“全國通稿”,用“鄉音”傳遞“廉音”,讓干部群眾在熟悉的文化語境中產生共鳴。
三、形式創新:科技賦能,打造沉浸式體驗鏈
全域展館應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打破時空限制。在實體展館中融入VR、AR、互動投影等技術,打造沉浸式警示教育場景;開發線上“數字廉潔館”,實現24小時云端參觀;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出“微展館”“每日一廉”欄目,延伸教育觸角。通過“線下沉浸+線上延伸”的融合模式,構建全天候、立體化的廉潔教育生態鏈。
四、機制保障:推動“建管用”一體化長效運行
全域展館的生命力在于持續運營。應建立由紀委監委牽頭、宣傳、文旅、教育等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,明確管理責任,保障運維經費。同時,將展館使用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,定期組織參觀學習;鼓勵學校、企業、社區預約參觀,提升社會參與度。通過制度化安排,確保展館“常展常新、常學常新”。
五、實踐路徑:試點先行,逐步推廣
全域規劃不宜一蹴而就。可選擇基礎較好、特色鮮明的區域或單位開展試點,探索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。例如,在某個街道打造“清廉社區”示范帶,在某個系統建設行業廉潔文化標桿館,通過典型引路,帶動全域提升。
廉潔文化建設貴在持之以恒,重在潤物無聲。政府單位唯有以全域視野謀篇布局,通過科學規劃、本土敘事、科技賦能和機制創新,方能將廉潔展館從“物理空間”升華為“精神地標”,真正實現“深耕一地”而“教化一方”,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提供持久文化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