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今天,黨建工作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新機遇。智慧黨建展廳作為新時代黨員教育和形象展示的重要陣地,正通過前沿科技打破傳統“圖片+文字”的靜態模式,以沉浸式、交互性、智能化的體驗,讓紅色文化“活”起來、“潮”起來。以下是打造現代化智慧黨建展廳不可或缺的五大互動科技元素:
1. 沉浸式CAVE空間:構建全景敘事新場景
CAVE(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)沉浸式投影系統,利用多面高清屏幕或弧形幕布,結合立體成像與追蹤技術,為參觀者營造身臨其境的三維虛擬環境。在黨建展廳中,CAVE空間可還原長征路上的雪山草地、重現開國大典的莊嚴時刻,或模擬新時代重大工程現場。參觀者置身其中,仿佛穿越時空,與歷史對話,極大增強了黨性教育的感染力和代入感。
2. 全息投影技術:讓紅色記憶“懸浮”呈現
全息投影無需佩戴設備,即可在空中呈現立體影像,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。展廳可利用該技術“復活”革命先輩,讓李大釗、方志敏等歷史人物“親口”講述革命故事;也可動態展示黨徽演變、黨史大事記時間軸,使抽象概念具象化。這種“看得見、摸不著”的神秘感,有效激發參觀者的好奇心與探索欲,提升學習興趣。
3. 體感互動裝置:實現“動中學、學中悟”
體感互動技術通過攝像頭或傳感器捕捉人體動作,實現“無接觸”操控。黨建展廳可設置“重走長征路”體感游戲,參觀者通過肢體移動“跨越”障礙;或設計“黨史知識搶答墻”,揮手選擇答案,系統即時評分反饋。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,尤其吸引年輕群體,在趣味互動中深化對黨的理論和歷史的理解。
4. AR/VR增強與虛擬現實:開啟個性化學習之旅
VR(虛擬現實)頭顯可帶領黨員“走進”中共一大會址、延安窯洞等紅色圣地,進行深度沉浸式研學;AR(增強現實)則可通過手機或平板掃描展板,觸發疊加的動畫、視頻或3D模型,如讓黨章條文“動”起來,解析其內涵。兩者結合,既滿足遠程教育需求,又豐富了現場參觀層次,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學習。
5. 多媒體數字沙盤與智能中控系統:統籌全局,智控展陳
數字沙盤融合地理信息、動態數據與燈光音效,可直觀展示全國黨建布局、脫貧攻堅成果或“一帶一路”建設進展。配合智能中控系統,展廳管理者可通過一個終端統一調控燈光、音響、投影、互動設備等,實現展項自動運行、遠程維護與數據統計。這不僅提升了管理效率,也為后續優化內容提供了數據支持。
科技是手段,育人才是目的。將CAVE空間、全息投影、體感互動、AR/VR及智能中控等五大科技元素融入黨建展廳,并非追求“炫技”,而是為了更生動地講好黨的故事,更有效地傳遞理想信念。未來,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入應用,智慧黨建展廳將持續進化,成為凝聚黨心民心、傳承紅色基因的數字化精神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