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新時代背景下,傳統的“展板+實物”模式已難以滿足黨員群眾對黨建教育的多元化需求。許多黨建展廳因內容枯燥、形式單一,陷入“千篇一律”的困境,參觀者走馬觀花,教育效果大打折扣。如何讓紅色文化煥發新生?關鍵在于以數字技術為引擎,通過創新互動體驗,讓展廳真正“活”起來。互動滑屏與AR合影,正是打破沉悶、提升吸引力的兩大“破局利器”。
互動滑屏:指尖滑動,解鎖黨史“新視界”
告別靜態圖文,互動滑軌屏或拼接大屏正成為智慧黨建展廳的“流量擔當”。它通過紅外感應或觸控技術,實現人隨屏動、內容聯動。當參觀者在滑軌前駐足或手動滑動屏幕,展項可自動播放對應歷史時期的影像資料、人物故事或重要文獻。例如,在“百年征程”時間軸上,觀眾每滑動一個年份,屏幕上便動態呈現該年份的重大事件,配以解說與珍貴影像。這種“自主探索”式交互,賦予參觀者主導權,變被動接收為主動學習,讓黨史知識在指尖滑動中自然流淌。
AR合影:一秒穿越,與歷史同框“對話”
如果說互動滑屏增強了信息的深度,那么AR(增強現實)合影則極大提升了參觀的趣味性與參與感。在展廳設置AR合影區,觀眾只需站在指定位置,通過屏幕即可“穿越”到革命圣地或重大歷史場景中。無論是與紅軍戰士“并肩”走過瀘定橋,還是“登上”天安門城樓見證開國大典,系統都能實時合成一張沉浸式合影,并支持掃碼下載分享。這種新穎的互動形式,不僅激發了年輕黨員和青少年的興趣,更在輕松氛圍中深化了對黨的情感認同,讓紅色記憶變得可感、可觸、可傳播。
不止于“酷炫”:互動科技服務于教育本質
當然,科技應用并非為了追求“炫技”,而是服務于黨性教育的核心目標。互動滑屏能精準推送學習內容,實現分眾化傳播;AR合影則通過情感共鳴,增強文化自信。二者結合,構建起“看—學—感—悟”的完整體驗閉環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互動數據可被系統記錄,幫助管理者分析參觀熱點,持續優化展陳內容。
黨建展廳不應是塵封的紀念館,而應是充滿活力的思想陣地。告別千篇一律,擁抱互動滑屏、AR合影等數字科技,不僅是形式的革新,更是理念的升級。當科技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,展廳便不再只是“展示空間”,而成為激發初心、凝聚力量的“精神磁場”。讓黨員群眾在沉浸與互動中感悟信仰之力,這才是新時代黨建展廳應有的“打開方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