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鄉鎮黨史展廳建設,需在有限的空間與預算中,展現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與紅色精神傳承。聚橋文創以“精簡設計、高效傳播”為核心理念,提出一套兼具功能性與教育性的解決方案,讓黨史教育“接地氣、冒熱氣、有生氣”。
一、主題聚焦:以“主線+故事”傳遞精神
主線清晰,突出歷史脈絡
展廳以“黨的光輝歷程”為縱軸,結合鄉鎮發展史為橫軸,用時間線串聯重大事件,如土地改革、脫貧攻堅、鄉村振興等,避免內容冗雜。通過精選關鍵節點,用圖文展板、實物陳列等方式,讓觀眾在短時間、小空間內把握黨史主線。
故事化表達,增強情感共鳴
以“人物+事件”為切入點,挖掘本地黨員、烈士、勞模等典型事跡,通過手稿、老照片、口述影像等載體,讓抽象歷史轉化為可感知的“身邊故事”。例如,設置“鄉音講黨史”互動墻,播放村民講述紅色記憶的短視頻,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。
二、空間設計:巧用布局,提升利用率
模塊化分區,靈活適配
將展廳劃分為“歷史回廊”“精神傳承”“互動學習”三大區域,采用移動展柜、可折疊展板等輕量化設備,方便內容更新與活動策劃。例如,在“精神傳承”區設置可拆卸的榮譽墻,用于展示不同時期的先進典型。
墻面與角落的深度利用
通過立體展陳技術,將墻面轉化為“動態時間軸”,用投影或翻頁動畫呈現黨史關鍵詞;在轉角處設置“紅色書吧”或“留言角”,兼具教育與互動功能,避免空間浪費。
三、低成本策略:因地制宜,資源再生
就地取材,降低建造成本
利用鄉鎮現有建筑改造展廳,減少拆除與新建費用;征集老物件(如舊農具、老糧票、獎章等)作為展品,既節約采購成本,又增強地方特色。
技術賦能,替代高價設備
采用基礎數字化手段,如LED燈帶營造氛圍、平板電腦播放講解視頻、二維碼鏈接擴展內容等,避免高投入的全息投影或復雜交互設備。
四、互動體驗:讓黨史“活”起來
沉浸式場景還原
用實景搭建或繪畫還原本地典型歷史場景,如“抗戰時期的村口會議”“改革開放初期的集市”,輔以音效與光影,增強代入感。
參與式學習設計
設置“紅色知識問答”互動屏、“重走長征路”體感游戲、“黨旗拼圖”等趣味項目,吸引青少年與群眾主動參與,實現“寓教于樂”。
五、可持續運營:長效傳播紅色文化
常態化活動策劃
定期舉辦“黨史微課堂”“紅色故事會”等活動,邀請老黨員、教師、志愿者講解,形成“展廳+活動”的教育閉環。
線上聯動擴大影響
通過拍攝展廳短視頻、開設線上展館、制作紅色H5頁面等方式,突破線下空間限制,讓黨史教育覆蓋更廣人群。
鄉鎮黨史展廳雖“小”,卻是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梁。聚橋文創以“小而精、實而新”的設計思路,助力基層單位用有限資源打造有溫度、有深度的紅色教育陣地,讓黨史在鄉野之間落地生根,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。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