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國有企業的歷史,是一部在黨的領導下篳路藍縷、砥礪前行的奮斗史。它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“藍色動脈”,也流淌著源于黨的“紅色血脈”。因此,國有企業的黨史館建設,絕非是黨史與企業史的簡單疊加,而是一次深刻的“化學反應”。如何將二者有機融合,打造一個既能彰顯政治高度,又能體現企業特色,更能激發員工自豪感與使命感的立體空間?這考驗著設計的智慧與格局。
在聚橋文創,我們認為,成功的國企黨史館設計,應致力于實現“三個統一”,讓紅色基因與藍色發展交相輝映,共同譜寫一曲激昂的時代樂章。
一、 主題統一:從“兩線敘事”到“一條主線”
傳統的設計思路,常常將黨史與企業史劃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,形成“兩條平行線”。這種做法雖然清晰,卻割裂了二者之間內在的、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系。我們的設計理念,是打破這種分割,確立一條貫穿始終的核心主線——“黨領導下的企業發展”。
這條主線意味著,企業的每一個重大決策、每一次技術突破、每一項市場成就,都不是孤立的事件,而是置于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中去審視。我們將黨史的宏大敘事作為“背景板”和“坐標系”,企業的發展史則是這個坐標系中一條清晰、昂揚的“發展曲線”。
例如,在展陳結構上,我們可以按照黨的重大歷史時期(如改革開放、新時代等)來劃分篇章。在每個篇章下,不再分別講述黨史和企業史,而是聚焦于“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,黨的政策如何指引了企業的發展方向?企業又如何響應號召,為國家做出了何種貢獻?”通過這種方式,黨建的“引領作用”和企業的“奮斗實踐”被緊密地編織在一起,形成“因黨而生、因黨而興、因黨而強”的完整敘事邏輯,讓參觀者深刻理解“辦好中國的事情,關鍵在黨”的深刻內涵。
二、 空間統一:從“物理拼接”到“意境交融”
如果說主題統一是“骨架”,那么空間意境的統一則是“血肉”。黨建與企業史的融合,不應停留在展板內容的拼接上,更應體現在空間氛圍的整體營造上。我們要讓空間本身“會說話”,傳遞出二者融合的深層意境。
我們的設計將致力于創造一種“沉浸式”的體驗。在色彩運用上,可以巧妙地融合黨建的“中國紅”與企業VI系統的“科技藍”、“工業灰”等,形成既莊重又富有現代感的視覺主調。在材質選擇上,可以結合代表歷史厚重感的仿木、石材,與象征企業創新與未來的金屬、玻璃等,營造出時空對話的質感。
更重要的是,通過空間流線的引導,讓參觀者的情緒和思緒自然地過渡。從一個展現國家戰略布局的區域,自然地走進一個展示企業核心技術攻關的場景;從一個回顧艱苦創業年代的老照片墻,無縫銜接到一個展現現代化智能工廠的互動沙盤。這種空間上的“無縫切換”,讓黨建的“紅色引擎”如何驅動企業這艘“巨輪”破浪前行的過程,變得直觀、可感,從而實現意境上的交融與升華。
三、 價值統一:從“歷史回顧”到“精神傳承”
黨史館的最終目的,不僅僅是回顧歷史,更重要的是傳承精神、啟迪未來。因此,設計的最高境界,是實現黨建精神與企業文化的價值統一,將歷史資源轉化為推動企業未來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。
我們將重點挖掘和提煉那些在不同歷史時期,由黨員先鋒、勞動模范所共同鑄就的企業精神。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“犧牲奉獻”,還是建設時期的“艱苦奮斗”,亦或是新時代的“創新求實”,這些精神內核與黨的精神譜系一脈相承。通過設計將這些精神具象化,打造如“黨員先鋒榜”、“勞模精神墻”等特色區域,讓榜樣的力量跨越時空,激勵著當下的每一位員工。
此外,我們還將設置一個充滿未來感的“展望區”。這里不僅展示企業未來的戰略規劃,更會強調在黨的領導下,企業如何肩負新的社會責任,如何服務于國家戰略。這既是對歷史的總結,更是對未來的宣誓,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感受到作為國企一員的自豪感與責任感,從而將個人理想融入企業發展和國家建設的宏偉藍圖之中,實現從“知”到“行”的轉化。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